隨著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消費者的購買力日益增强。 包裝印刷設計能為產品帶來經濟附加值。 這一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企業的認可和重視。 然而,由於包裝設計的不規範操作,近年來產品過度包裝的問題日益嚴重。 產品包裝是否過剩,不僅取決於包裝的華麗程度,還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
3.由於產品包裝資料選擇不當,導致包裝過量。
在選擇產品包裝資料時需要考慮三個方面:
(1)我們必須確保包裝好的產品最終能够通過流通和銷售的各個環節以完美的質量到達消費者手中;
(2)必須滿足包裝成本的要求,經濟上可行;
(3)考慮製造商、運輸和銷售部門以及消費者的經濟利益。
此外,還應考慮包裝材料和流通條件(氣候條件、運輸管道、運輸範圍和流通週期)的適應性。 同時,包裝材料應保證內部資料能有效延長保質期,促進銷售。 包裝材料的種類、效能和價值也有很大差异。 無論室內資料的價值和性質如何,個別生產企業都使用相對高檔的包裝材料進行包裝,以新增商品的附加值,並利用包裝的精緻性影響消費者的心理,使消費者認為精緻是件好事, 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發展。 由於包裝具有促銷、美化和誘導消費者產生消費欲望的因素,一些企業不僅沒有降低包裝材料的成本,反而提高了包裝材料的檔次,新增了銷售利潤; 此外,企業會將新增的生產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新增消費者的負擔,導致購買商品的劣勢,實際上就是購買包裝。
根據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關於優秀包裝設計評審的規定,禮品包裝材料成本占產品生產成本的比例低於30%,等級低或普通包裝材料成本占產品生產成本的比例低於3%, 這也表明了過度包裝的基本依據。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的資源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 盲目追求高成本的包裝材料只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不符合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綜上所述,簡要分析了我國包裝過剩的問題。 由於我國現代包裝設計起步較晚,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 為了使中國的包裝儘快國際化、規範化、科學化,我們必須有一個全面的發展規劃,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確立現代包裝設計的正確發展方向。 現時,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正在積極開展簡化包裝、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活動,呼籲企業與消費者合作,减少不必要的包裝,儘量減少包裝。 宣導迴圈經濟和廢物利用,即以資源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為覈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迴圈利用為原則,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傳統規模化生產模式的根本改變, 大規模消費和大規模廢棄。 只有堅持市場經濟機制作用與政府宏觀調控、依法管理與政策激勵、政府推動與社會參與相結合,以發展迴圈經濟為主體,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包裝行業的包裝過剩。